
中新網洛陽5月18日電 (記者 韓章云)706萬常住人口、102座博物館,每10萬人擁有1.44座博物館……當下,河南洛陽“東方博物館之都”建設已初具規模。林林總總的博物館,是十三朝古都洛陽盤活文化資源、讓歷史為城市代言的實踐。
為了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朱曉輝已經忙了有一段時間,他是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執行館長!拔覀儗iT策劃了‘紅色報刊文獻展’,將收藏的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報紙、期刊、文獻向公眾展出,展覽將持續至國慶節后!

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是一座由民營資本創建的歷史類專題文字博物館,像這樣的博物館洛陽還有很多。
漫步在洛陽的街頭巷尾,一抬頭或許就能與一座博物館不期而遇,它們或以某個遺址、某種技藝、某個人物、某段歷史為主題,可能規模不大,但方寸之間總能讓人從中窺見這座城市的厚重。
據洛陽市文物局數據,洛陽全市博物館總數已達102座,其中國有博物館49座,非國有博物館53座,各類博物館年均接待的觀眾近1000萬人次。
早在2018年,洛陽就出臺了《關于建設“博物館之都”工作的實施意見》,短短幾年,“東方博物館之都”芳容初顯。在洛陽市文物局局長余杰看來,洛陽與博物館有著天定的緣分。
“洛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全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5處,可移動文物近42萬件(套),不可移動文物9000余處!庇嘟鼙硎,豐富的歷史遺存為洛陽打造“東方博物館之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洛陽充分利用大遺址活化利用工程、歷史街區、歷史舊址等現有的文化資源來建設博物館。例如依托定鼎門和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設了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和應天門遺址博物館;依托澗西工業遺產建設了東方紅農耕博物館。

洛陽的博物館群,民營博物館占了半壁江山,且絕大部分免費對公眾開放。調動社會力量建設博物館,是洛陽的一大特色。
位于洛陽幼兒師范學校內的洛陽百年留聲博物館,是一家專門展示影音史料的民營博物館,因小眾的分類成為網紅打卡地。
張建洛是這家博物館的創始人,2015年他把自己近四十多年的收藏拿出來與公眾分享。與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聊藏品背后的歷史,是他日常最大的樂趣,“能幫大家回顧歷史、了解過去,就是我創辦博物館的價值所在!
此外,洛陽還充分調動了行業部門、高校和民間力量,推動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的快速發展。洛陽新聞博物館、客家之源紀念館等行業博物館、洛陽圍棋博物館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相繼建成開放。
正是有了這些民間力量的加持,洛陽形成了主體多元、特色鮮明、類別豐富是博物館群。
數量有了,洛陽也在下大力氣提升博物館的品質。
為破解博物館文博專業人才短缺的難題,近兩年,洛陽引進考古、文物修復、科技保護等方面的專業人才100余名。針對講解員隊伍不穩、青黃不接的現狀,當地出臺新的政策,對獲得全省講解大賽一等獎以上的優秀講解員,利用洛陽市特殊人才綠色通道,優先解決事業編制。
與此同時,洛陽也加緊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搭建“云游東方博物館之都”線上展覽平臺,29項線上虛擬展覽、242條文物和歷史文化語音(視頻)講解已經上線,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各博物館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如今“東方博物館之都”成為洛陽新的城市名片!皠倓傔^去的‘五一’假期,我市各博物館接待游客量更是突破了40萬人次!庇嘟芙榻B說,博物館群已極大地帶動了洛陽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