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生活一點希望都沒有,現在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慢慢好了起來!3月16日,武陟縣大封鎮老催莊村村民宋艷青逢人就夸托養幫扶帶來的好處。
宋艷青的愛人邱保利從建筑工地架子上摔下來,導致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兒子騎電動車,車速太快側滑翻車,導致左臂殘疾,自此喪失勞動能力。面對家中變故,宋艷青只能停下手頭的工作去照顧家人,一時之間,家庭沒有了經濟來源。
針對這一情況,村委會主任宋國慶召開全村會議,根據武陟縣推出的“五養八延伸”政策制定了助養清單,對邱保利進行托養幫扶,并給宋艷青安排家庭式手工編織活,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
針對兜底戶中弱勢群體多、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2020年以來,武陟縣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推行了兜底戶“集中醫養+親情托養、鄰里托養、慈善托養、包幫托養”“五養”模式,公益崗位、培訓就業、創業發展、金融貸款等八項政策的“五養八延伸”機制,從根本上提升了兜底戶生活幸福指數,也為破解當前農村養老難問題探索了一條新路徑、新方法。
大虹橋鄉布莊村兜底戶馬偉,從小習武,13歲那年不小心從武校樓梯上滑倒摔傷,去醫院后,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完全癱瘓在床,其父母逐漸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在鄉、村干部的動員下,馬偉入住大虹橋醫養中心,接受專業的康復治療,7個月后,他的肢體協調能力和精神狀況明顯好轉,現在一個人拄著助行器能自由行走,和入住前判若兩人。
同時,大虹橋醫養中心還聘請馬偉的父親來做護工,除了照顧兒子,還護理其他6個人,管吃管住,每個月能掙四五千元!艾F在孩子越來越好,我也有了收入,算是看到希望了!瘪R偉的父親感慨道。
有近親屬愿意托養的,與近親屬簽訂親情托養協議;無近親屬或近親屬不愿托養,但有街坊鄰居或親戚朋友愿意聯養的,與街坊鄰居簽訂鄰里托養協議;沒人愿意托養的,由村級慈善幸福院實施慈善托養……武陟縣讓兜底戶生活有質量、兜底有保障、幸福有依靠,濃厚的孝行善道文化底蘊被賦予新時代內涵。
如何保證“五養八延伸”政策“真落實、有成效”?武陟縣強化村級監管主體和幫扶單位日常監管責任,通過“五創三治”(以支部建設、黨風廉政、平安法治、鄉風文明、美麗宜居“五類示范村”創建為載體,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為目標的工作體系)評比,充分發揮村“兩委”干部、五老人員和街坊鄰居監管作用,由縣直幫扶單位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成員、幫扶責任人落實結對幫扶職責,通過每周二蹲點日入戶或平時溝通等,深入了解兜底戶生活情況,協調解決托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通過電視、報紙、網站、自媒體等途徑,建立問題收集和交辦機制,做到發現一起、交辦一起、辦結一起。
目前,全縣共認定兜底戶465戶、托養家庭418戶,簽訂五養協議507份,其中集中醫養協議62份、親情托養208份、鄰里托養2份、慈善托養16份、包幫托養219份,落實八項延伸政策894條。
“‘五養八延伸’機制在完善社會兜底保障體系的同時,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和動力,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熱心,堅定了兜底戶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和決心,搭建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讓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做到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為解決兜底戶養老問題探索了一條新路徑、新模式,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蔽溱炜h委書記秦迎軍說。